近段时间,有关我国白酒的各种消息充斥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这一方面说明消费者和投资者对相关权益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揭示出白酒行业存在的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12月9日晚,自称茅台投资者的网友“水晶皇”公布个人送检报告,称茅台酒塑化剂超标。“水晶皇”的检测结果将贵州茅台正式拉进塑化剂风波。使茅台成为继酒鬼酒之后,另外一个遭遇塑化剂这只黑天鹅的酒业巨头。事实上,除了酒鬼酒和茅台,两个月以前,几乎整个中国白酒业都被塑化剂风波重创,销售下降,股价暴跌。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民间已经有大量关于酒业塑化剂的传闻,如“大部分白酒有塑化剂问题”,“白酒业为了使酒更香醇而有意添加塑化剂”等,传闻使大量消费者不敢喝白酒,市场上疑云密布。
而这种“塑化剂疑云”原本是不该长期存在的。一国的白酒市场,所含塑化剂到底是否超标,弄清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难度。是什么导致了目前这种扑朔迷离的局面?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权威部门站出来给消费者一个说法:中国白酒到底安全程度如何。
塑化剂事件发生后,白酒企业也一直试图自证清白,比如这次茅台就迅速地把产品送到相关部门检测,然后称送检产品“符合标准”。但“自辩”的说服力对公众来说往往差点火候,人们会质疑其送检产品是否经过特别挑选、程序是否中立。
以茅台此次自检为例,最大的疑点是,送检样本生产日期集中在下半年,而“水晶皇”送检的茅台则是5月生产。恰恰是今年上半年,贵州有关部门强制要求,茅台镇包括茅台集团在内,取缔所有酒类生产过程中的塑料制品,包括接酒桶、塑料软管、塑料薄膜等。茅台为何要自己选择特定时间段的产品送检而非随机抽检?现在市面上大量存在的年份酒是否不含塑化剂?这些问题得不到回答,消费者就难以做到真正的放心。
再以酒鬼酒为例,它与茅台不同,承认了其产品含有塑化剂,但却同时又坚称目前没有酒类中塑化剂限量标准,超标无从谈起......这种说法或许在逻辑上可以成立,但对消费者来说,只能加深内心的怀疑。
现在看,要彻底廓清中国白酒市场上的疑云,只有一种办法见效最快:那就是由国家级质检部门联合卫生部门,对包括酒鬼酒、茅台在内的白酒业进行全方位的抽查、检测。相信几百、几千瓶白酒抽查检测下来,真相一定会水落石出。如果存在问题就要责令相关企业立即纠正,如果不存在问题,就可以最高效地还茅台等白酒以清白。这是对老百姓的负责任交待。反之,如果监管部门“躲猫猫”,则必定会引发消费者对白酒业的全面怀疑。
打铁还需自身硬。积极申请检测,配合检测,是白酒业最有力的自证清白的方法,但现在,消费者没有看到它们在这方面的积极举措,听到最多的反而是白酒业放出的做空论、阴谋论,称资本市场存在妄图做空中国白酒板块的阴谋。
塑化剂事件发生后,白酒板块确实股价大跌,但与其说是做空者导致了股价下跌,不如说做空者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规避了风险。即便没有塑化剂事件,一些高档白酒的股价也未必不被资本市场做空,因为无论是产品价格还是股票价格,本身都已“虚高”。在全国很多地方,白酒企业都因其较高的盈利能力而成为地方的财税支柱,扩大规模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但质量与工艺水平是否能跟得上价格上涨呢?
茅台陷入风波对真个白酒业或许是件好事。茅台一直号称“国酒”。何谓“国酒”?在过去,人们直接联想到的是最高的知名度,最好的品质,但目前在酒业遭遇质量疑云的时候,“国酒”更意味着国家级的良心与责任感。
本文标签:白酒清白
编辑: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