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更为庞大的优质酒
品牌不应该被埋没,银质奖章应该是熠熠生辉的。
1952年,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在北京举办了笫一届评酒会,评出了四大名酒,即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和西凤酒。此后,历时37年,又举办了四次评酒会,一共评出了17大名酒。国家评酒会对于推动酒类生产、提高酒类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60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顾这五届评酒会还是让人心潮澎湃:五届评酒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动生产、提高品质”,更重要的是在于其为中国酒类尤其是白酒行业输送了宝贵的品牌资源,今天行业的大多数主流企业都离不开那五次评酒会;同时评酒会也奠定了60年后的品牌格局。五次评酒会评出了17个“中国名酒”,这17大名酒绝大部分都成为行业的骨干、主流,比如2011年以销售规模来排名的行业前十强全部为“中国名酒”,没有一个非名酒企业。而第一届评酒会评出的四大名酒,茅台、泸州老窖都已经过百亿,汾酒今年也将突破百亿。这些企业今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谁能否认60年前那一次评酒会的功劳呢!
然而对于60年前的评酒会,行业目光都基本聚焦在“中国名酒”上,对五届评酒会的另一个丰硕成果鲜有关注,那就是“国家优质酒”。从1963年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开始,增设了“国家优质酒”的选评,优质酒等级低于名酒,“中国名酒”是金质奖章,而优质酒则是银质奖章。四届评酒会一共评选出了53个“国家优质酒”,比如四川叙府、广西三花、湖北白云边、天津津酒、河南张弓、贵州珍酒、安徽口子酒、江苏汤沟……等。除了极少数品牌已经湮没不闻,绝大多数优质酒都健在,他们也是行业主流力量之关键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比中国名酒低一个等级的这些优质酒所受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名酒”上,却无人记得“国家优质酒”。而这些优质酒取得的成就似乎也远不如名酒,目前53个优质酒中,除了口子、白云边、习酒和四特等极少数几个企业外,其他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在17大名酒中,有13个企业的规模都在10亿以上,占比760/0以上,而在53个优质酒中,只有约10010的企业销售过10亿元,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在5亿元以下。
个人认为,数量更为庞大的优质酒品牌不应该被埋没,银质奖章应该是熠熠生辉的。在白酒这个特殊的行业,品牌是最宝贵的资产,也是最不容易贬值的资产。我们看到若干个品牌“历经磨难”后都能“起死回生”,比如黄鹤楼、洋河、郎酒等。在这个行业,我们常常听到的词语是“复兴”、“王者归来”,这都说明了一个现象——白酒品牌不死!而优质酒品牌们虽然在知名度上比中国名酒低一个档次,但肯定比其他的白酒品牌含金量更高。所以,优质酒应该比普通品牌更有理由崛起、壮大。
在白酒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实还存在着一种巨大的需求,那就是对品牌的“消费需求”。这种需求的主体不仅包括经销商,也包括投资者。最近几年,经销商对于品牌的“占有”意识越来越强,很多经销商选品不再是单纯看投入、看宣传,更重要的是看品牌。但中国名酒只有1 7个,不可能每个经销商都能如愿,那么优质酒其实就是不错的选择。所以,我建议广大经销商们要注意对曾经的“国家优质酒”品牌的关注和储备。而对于“饥渴”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在行业里到处“巡弋”,就希望能找到适合投资的白酒企业,但名酒企业普遍规模较大,并购难度非常大,而优质酒企业有着金子招牌,但规模偏小,倒是不错的并购对象,在实际操作中也更具可行性。
在此,我们呼吁业内在关注中国名酒的同时,也给予“国家优质酒”以足够的重视,他们也是白酒业宝贵的品牌财富。
本文标签:品牌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