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酒的一度创新领先到当下的徘徊滞后,有人说是“盘中盘”的失效,有人说是徽酒整体创新意识的遗落,我们听到最多、最凶悍的批评是“徽酒只会内斗,不思拓展”。但当我们深入安徽市场、深入徽酒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接触、了解后,我们发现真正困扰和掣肘徽酒企业发展的是内外两大核心元素,而且这种困扰元素很难只依靠企业的能力去改变。
从外部环境来看,区域名酒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陷入本地竞争、拓展区域品牌排挤与一线名酒打压的夹缝困境。徽酒多是属于区域名酒,多是在本身家底不够丰厚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发展起来的,而创新的关键在于“开源”,当而临这种竞争夹缝的时候,徽酒单个企业在外拓资源的整合上便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例如,在本世纪初曾经风光无限的口子窖和高炉家酒,在省内市场称霸以后也全力向外扩张市场,口子窖沿京广线、陇海——兰新线一路向西向北发展,高炉家沿长江黄金水道打通江苏的沿江八市,这些品牌曾经一度取得过辉煌的战绩,但先天的品牌力、产品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加上他们赖以生存的省内根据地市场不断受到省内其他品牌的蚕食,外埠市场遭遇地产品牌的强力阻击,“开源”二字无从谈起。另外一个典型例子便是金种子,作为一个销售超过30亿的品牌,95%以上的销售仍在省内实现,这是区域名酒短时间内无法逾越的壁璋。但作为一个销售超过30亿的企业,要发展就必然要走全国化的道路,可金种子却一直收缩在省内市场,其主要原因就是省内市场的掣肘。徽酒各品牌既要在全国性名酒的夹缝中生存,又要在省内品牌的夹缝中生存,这是各自为战的、单个的徽酒品牌无力改变的。
从内部因素来看,徽酒的创新是个体的创新,这种创新带来百家争鸣的格局,同时也造就了徽酒整体价值认知的缺失。加之多年来地域性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明晰,徽酒的创新无法形成抱团效应,无法形成有序竞争与整体对外拓展。这所造成无奈与缠斗,也让徽酒企业遭遇了政策性掣肘。
同在亳州的古井贡和高炉家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古井贡作为老八大名酒,是徽酒公认的“老大”,高炉家也曾经盛极一时,成为徽酒销售第一的品牌。但是,无论是古井贡还是高炉家,在开拓亳州以外的市场时,都还得时刻不停地“防”着对方,根据地里耗、省内市场耗,导致营销费用居高不下,严重削弱了各自在外埠市场的竞争力。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阜阳的金种子、文王贡,六安的迎驾贡、临水等品牌身上,当我们在羡慕宿迁市政府以高压政策促成洋河、双沟两大名酒整合组成强大的苏酒集团,实现销售超过170亿,在省内、外埠均风光无限的同时,我们安徽的职能部门是否也应该多为企业提供些帮助,通过资源优化组合,促使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如果50亿级的古井贡+10亿级的高炉家组成一个新的“亳酒集团”或者“徽酒集团”,终止无休止的缠斗,定能起到1+1>2的作用。
本文标签:徽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