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走过2012,感慨实多!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从快车道进入了“中途跑”,这就为企业和酒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定义全新的一年?葡萄酒产业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进口酒又会呈现怎样的发展势头?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调整和应对?寻找中国葡萄酒业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为我们定义属于葡萄酒的2013,寻找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我们这组系列文章的主旨!
开篇 我们对2013年葡萄酒业发展应该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寻找更加适合自身的运作模式,并进行微调,以适应葡萄酒大环境转变带来的变化。
2012年已经过去,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仍在继续。这并非一个葡萄酒的“大年”,2012年初的“昌黎假酒风波”、3·15媒体披露进口酒暴利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的“反倾销”调查、张裕“农残门”、葡萄酒世界范围内减产、一直到年底的白酒“塑化剂风波”对酒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葡萄酒业在动荡中走完2012,回忆起来让人唏嘘不已。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时候,我们不禁掩卷思考,是什么成就了中国葡萄酒业的进步,又是什么在制约影响着行业的发展?
在这些纷繁的现象之下,我们有一种感觉,2012年中国葡萄酒在“还债”,偿还一份因为高速发展而欠下的“债”!“昌黎假酒风波”充分说明,在注重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葡萄酒生产,以近乎苛刻的要求去提升葡萄酒品质,任何的得过且过和投机取巧,都是欠下的一份债,而这笔债迟早是要还的;进口酒暴利风波的披露,冤枉了绝大部分合法经营的进口酒运营商,它其实反映的是在中国酒水消费市场,由于销售链条过长而导致的渠道利润分配的问题,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进口酒的高速增长不能只停留在进口量和进口额上,而应该真正注重消费市场,真正去关注消费者需求;2012年的一件大事就是针对进口葡萄酒的“反倾销”调查,这个事件首先由行业协会曝出,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很多酒商都曾咨询过我们这个问题,但结果却不了了之。抛开国家和政府层面不说,进口酒之于中国消费者带来的所谓“倾销”后果要远远弱于那些奢侈品,而且对于中国葡萄酒消费启蒙、国产葡萄酒企业技术提升、以国际化的眼光对待葡萄酒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世界范围内葡萄酒减产,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是亦喜亦忧,忧的是可能会导致进口成本的提高,喜的是会让全世界更加重视中国市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心态摆正,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进口酒可能出现的情况,掌握主动权;“农残门”和“塑化剂风波”,让我们在喧嚣繁杂的争论中再次看到葡萄酒的本质,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国产葡萄酒下一步发展必然是产区化,而把握质量大关是重拾消费者信心的基础……2012年留给中国葡萄酒人的不是一地鸡毛,而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2013年已经来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迎接这崭新的一年,这恐怕是所有葡萄酒企业和酒商共同思考的问题。看起来千头万绪,但如果我们抽丝剥茧,抓住2013年的几个确定性的因素,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增长仍将持续,但能够达到怎样的增速需要谨慎 从2000年到2006年,国产葡萄酒一直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2006年到2012年,增长放缓,但最低也达到了13%;从2006年到2011年,进口酒保持了平均65%以上的增速,2012年预计也能维持在30%左右。我们一直在思考,支撑葡萄酒业发展的到底是什么?调查显示,中国葡萄酒消费正在以超过10%的平均速度增长,消费群体的扩张是葡萄酒发展的源动力!审视2013年,消费基础的提升仍将贯穿始终,而这也是我们判断增长仍将持续的根本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葡萄酒业要迎来一个爆发的高峰期,相反,随着行业发展逐步进入调整期,以整合和软实力为基础的竞争方式,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反复;从行业发展来看,进口酒在经历了一个发展高潮之后,势必会归于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从渠道来看,由于高速增量带来的渠道压货现象比较严重,今后几年将会逐步消化这部分库存;从终端来看,品鉴会推广形式过于单一,很多酒商都在尝试全新的推广方式,而这需要一段时间;从终端消费来看,人们鉴别葡萄酒的能力正在逐渐增强,这使得他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更加谨慎,品牌化运作会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芳心”!
因此,我们对2013年葡萄酒业发展应该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寻找更加适合自身的运作模式,并进行微调,以适应葡萄酒大环境转变带来的变化。
酒庄酒将会成为重心,但其推广方式有待观察 2012年国产葡萄酒行业性事件就是酒庄酒的崛起,在宁夏、蓬莱等产区,以精品酒庄为主导,形成产区的龙头酒庄,提升整体形象,这是2012年,也是未来几年国产葡萄酒发展的重心。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酒庄酒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影响力,比如宁夏贺兰山进入到保乐力加的销售渠道、高原源酒庄由桃乐丝代销、轩尼诗在宁夏建立夏桐酒庄、贺兰晴雪酒庄产品获得品醇客大奖等;在东部产区,君顶酒庄已经完成全国俱乐部网络的构建、茅台凤凰山酒庄2013年也将投产,加上张裕、中粮、威龙的全国酒庄布局,我们有理由相信,2013年国产葡萄酒的关键词仍然是“酒庄”!
经过默默的努力,中国酒庄酒已经初具雏形,这是产业升级、消费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以酒庄为代表的中国葡萄酒企业群落,代表的是最先进的酿酒理念、最先进的酿酒技术和最尖端的葡萄酒产品。从国外葡萄酒产业发展来看,由高端带动大众型产品走量,是一条必由之路,因此,中国葡萄酒的酒庄酒建设将会成为接下来几年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但我们必须看到,酒庄酒毕竟是小众的、高端的、个性化的产品,他区别于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葡萄酒,无法批量供应,这限制了它在更广领域发挥其统领作用。因此,酒庄酒必须通过推广方式的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关注,这也是它最为亟需提高的地方。
进口酒市场“精耕”、“下行”,但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
随着进口酒逐渐融入中国市场,在消费者逐渐失去了新鲜感之后,需要的是让他们成为固定的消费群体。对于进口酒来说,需要做的就是将进口酒的消费面扩大,从而形成规模效应;针对渠道来说,需要“精耕”、“下行”。2012年几个区域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比如广西的南宁、河南郑州、湖北武汉,已经跃升为进口酒消费的二线代表市场,结合区域市场的特点,表现抢眼。这其中,比如说进口酒在南宁的传统渠道的增长、在郑州名烟酒店的“借道”,在武汉的专卖连锁加盟发展,都说明了渠道精耕和市场向二三级市场发展的态势。
上面说的是渠道商,而对于进口酒品牌运营商来说,2013年将会是一个坎儿,生存下去,他们会逐渐积淀自身的品牌运作经验,成为进口酒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但事实上,可能有将近一半的酒商都面临着生存压力!对此,酒商的说法比较一致,认为2013年将会是进口酒运营主体的一次大洗牌,“活下去”将会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
事实上,渠道精耕和区域市场的开拓与进口酒商生存下去是相辅相成的。在成熟区域市场,格局已经划定,一些新兴市场和新兴的渠道将会是最大机会点!二者的结合,不但能够解决酒商生存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未来市场竞争的先期占位!
外资仍会涌入,但他们必须寻求新的突破
最近两年,外来资本大批涌入到葡萄酒行业,相互交叉,相互学习,这其中既有中粮全球酒庄收购规划、张裕的全国酒庄战咯布局、收购海外酒庄,同时也有保乐力加接手贺兰山的销售、轩尼诗在宁夏建酒庄、拉菲在蓬莱建酒庄等事件。这其中有我们走出去,海外收购酒庄、酒商,也有外资走进来在国内建酒庄,同时还有葡萄酒行业外资本进入到行业内,从事专业的生产和销售。外资对于葡萄酒行业的价值除了资本外,还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业外资本进入到葡萄酒行业并非一帆风顺,如果仅仅是在海外收购一家酒庄,在新闻效应过后,他们更需要真正融入到这个市场中来动销,而这恰恰正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资涌入带来的只是产权归属的改变,要让国人接受产品,这些外来资本必须要谋求新的突破,将产品和市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外资进入葡萄酒行业的真正价值!
本文标签:葡萄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