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白酒“远征”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和推动的结果,每一种主导和推动贵州白酒“远征”的力量或因素背后既有其优势,也有其潜在的风险和弊端;而黔酒的全国化“远征”也是既有其机会,也有其挑战。
贵州白酒企业的集体发力并非偶然,其具有多重产业背景。近几年来,中国白酒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刺激和推动贵州白酒企业奋发图强的产业背景。尤其将白酒行业的高速发展现状与国内经济发展总体现状相比,白酒行业不仅成为中国持续低迷的股市中表现最为强劲的一支牛股,而且在整体增长乏力的国内产业经济中,白酒行业也成为景气度最高的一个行业。对于具有白酒行业传统优势和地位的贵州而言,振兴贵州白酒行业的战略价值还在于扶持地方经济增长点。
这一轮以产品升级和名酒主导为主要特征的白酒行业高速增长,让与贵州毗邻的四川白酒行业得到了空前壮大,尽管站在中国高端白酒行业最高峰的贵州茅台傲视群雄,但贵州白酒行业与四川白酒行业之间的规模差距不可谓不大。2011年1月~12月各省市白酒产量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白酒产量以3093865 2千升排名第一,总占比达30.17%;而贵州则以246590 44千升位列第11位,总占比仅有2.4%。这种现实差距一直让贵州心有不甘,但同时,由茅台引领的“酱香热潮”也让贵州白酒行业为之振奋,并且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这些变化也让贵州看到了振兴黔酒的巨大机遇。
贵州白酒的“远征”在这样的经济和行业背景下开始了。但贵州白酒的“远征”是一场由诸多不同力量主导的“远征”,由不同力量主导的“远征”就意味着不同的路径选择。
推手一:资本力量主导的黔酒“远征” 除了“酱酒热潮”导致了大量资本扎堆贵州仁怀之外,在本刊统计的12家主流贵州白酒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都具有资本背景。同首业外资本介入贵州白酒企业的历史,天士力集团早于1999年收购了茅台镇一家老字号酿酒企业,这便是国台酒的前身。2005年~2012年这几年间是资本整合贵州白酒企业较为集中的时期。2006年,鸭溪窖酒被银基集团完成控股;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收购金沙回沙;2009年8月,联美投资集团正式收购了安酒集团资产和品牌;2009年9月,华泽集团华致酒行收购贵州珍酒;2011年5月,海航集团收购怀酒;2012年7月,维维集团正式收购贵州醇。
业外资本大量介入贵州白酒行业既有资方的主观动机,也有贵州白酒行业的客观背景;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体意图。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产业多元化的尝试。天士力集团收购国台酒的前身企业、维维集团收购贵州醇均属此类。二、产业链延伸和布局。银基集团收购鸭溪窖以及华致酒行收购贵州珍酒都是酒类商贸企业向白酒行业上游延伸,试图整合和掌控上游资源的一种实践。三、白酒行业近年来的高景气度吸引了大量业外资本的关注和进入。从2005年~2012年间,尤其是近两年以来的一系列收购案普遍带有这种意图。四、贵州是中国传统白酒产区,具有一大批曾经风靡全国市场的优秀白酒企业和白酒品牌,这些“沉睡”的白酒企业和品牌资源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由资本力量主导的贵州白酒“远征军”已经成为当前贵州白酒行业中势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远征队伍”,或许它们也将成为贵州白酒“远征”的主力军。
解析:“资本”在黔酒“远征”中的利弊分析 业外资本的大量进入无疑加速了贵州白酒行业的崛起进程。尽管在贵州白酒行业中曾经有一批白酒品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但在当时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市场背景之下,这些黔酒品牌的辉煌未能得以长时间延续,最终纷纷在全国市场销声匿迹,一些企业甚至陷入停产状态。贵州白酒从此进入了休眠期。而在随后到来的白酒行业黄金十年中,除了贵州茅台渐入佳境之外,可以说贵州白酒企业整体失语了。但在中国白酒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的新时期,贵州白酒的产业价值开始被重新发现和认知。贵州白酒成为白酒行业的又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
但缺席了白酒行业发展黄金十年的贵州白酒百废待兴,贵州白酒要腾飞必须先“输血”。而当前业外资本的青昧和大量进入为贵州白酒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业外资本不仅为贵州白酒恢复生产、扩充产能、市场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贵州白酒带来了新鲜的经营思路和营销理念。资本整合让贵州白酒看到,自己的未来将是全新的!
但同时,由资本力量主导的“远征”也有其隐患和弊端,这主要是由资本的本质和特性所决定的。所谓“无利不起早”,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这一点亘古不变。我们并不否定资本对于贵州白酒行业振兴的积极作用,并不否定资本基于白酒生产规律,为恢复和扩充贵州白酒企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但我们顾虑的是资本在经营导向上的冲动性和盲目性,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短期行为的出现。当一个行业处于快速上升期的时候,业外资本对于行业发展的推动是积极的;但一旦行业出现下行拐点,那么资本对于一个行业的影响则有可能是破坏性的。此外,单就酱香型白酒行业来说,大量资本纷纷涌入带来的产能储备大幅提升与酱酒消费尚未真正成熟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本和酱酒产能的大量堆积是否会最终造成酱酒行业的产能过剩,这是整个行业关注和担心的问题。
基于白酒行业已经经历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高速发展期,而且当前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并不利于白酒行业发展,业界对于资本力量对未来贵州白酒行业发展的影响应该持辨证态度。
推手二:战略主导下的黔酒“远征” 由经营战略主导的黔酒“远征”代表品牌是习酒。习酒是“远征”业绩突出的贵州白酒企业之一,2011年仝年销售收入突破17亿元,2012年日标销售收入30亿元。习酒市场
战略的现实成果。
不同于由资本主导的“远征”,习酒“远征”是由茅台集团的整体战略主导的。习酒被茅台集团收购之后的发展史,就是习酒与茅台集团发展战略的融入史。习酒发展历史中的历次调整和转型都与茅台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密不可分。茅台集团收购习酒公司资产的最初意图是为了整合和发挥习酒浓香型白酒的产能优势和产品优势,所以习酒在初期更倾向于推广其五星习酒等浓香型产品;但随着飞天茅台零售价格提升至千元以上,酱香型白酒市场逐渐升温,习酒的战略使命开始发生变化。其最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二,一是习酒全面启动和推进全国化战略。二是习酒的酱香型产品将更多地承担习酒全国化的使命。
飞天茅台产品零售价提升至1000元以上之后,以前茅台、五粮液所占据的800元/瓶上下的价格区间成为真空地带。因此,为了填充和占据这一次高端机会价格带,同时延伸和壮大茅台的酱香白酒产品线,从整体上增强茅台集团的市场竞争实力,一方面,茅台将原习酒公司的“汉酱”品牌进行重新定位之后推向了前台;另一方面,习酒公司也面向全国市场打造推出了自己的次高端酱香型白酒品牌“窖藏1988”,同时也加大了金质习酒在全国市场的运作力度。
另一种由经营战略主导的黔酒“远征”是迫于省内市场压力的被动“远征”。比如金沙酒业一位负责人就表示,贵州白酒企业在省内市场做大做强的阻力超过其他省份,因为茅台在省内市场太过强势,其他白酒企业想做大就必须到省外找机会,而酱酒在全国市场的升温进一步刺激了金沙等企业走出贵州的决心。这种被动型的“远征”成为那些满腔抱负,但却苦于无用武之地的白酒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
解析:战略主导下的黔酒“远征”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习酒“远征“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习酒全国化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酱香型白酒大热的行业机遇。茅台酒产品零售价格的飙升极大地刺激和提升了酱香型白酒的产品价值和消费需求,习酒作为具备酱香型白酒传统产能优势,同时又处于茅台集团整体产品战略驱动之下的黔酒企业,或许将成为这一行业机遇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二是次高端白酒价格机会。茅台零售价持续攀高之后,次高端价格带成为整个行业的机会点。
但目前在次高端价格带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只有红花郎一个酱香型白酒品牌,而且红花郎从600多元/瓶升级到800多元/瓶也印证了次高端价格带机会的真实性,显然当前是习酒介入的最佳时机。三是飞天茅台的“光环效应”。在习酒的全国化过程中,茅台酒头上的巨大“光环”将对习酒产品的市场普及推广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由于习酒与茅台的“血缘关系”,飞天茅台的产品价值感会部分转移至习酒身上,从而有利于习酒产品在次高端价格带对茅台消费形成替代效应,将次高端市场做实。
而习酒全国化的挑战在于其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系统转型。首先,习酒虽然依托茅台的品牌背书,但客观地讲,习酒品牌目前的号召力和价值感在全国市场尚未达到“一呼百应”的阶段,还不足以在次高端价格上对茅台酒形成补充和替代。所以习酒接下来能否将习酒品牌的影-向力和价值感真正做实,是对习酒的考验之一。其次,习酒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的转变,考验的还不仅仅是品牌力,比如企业资源配置能力、全国化战略的合理性、运作模式的先进性以及市场营销队伍的扩充和建设,这些都是习酒在全国化过程中必然面对的考验。
对于被动“远征”的贵州白酒企业而言,由于省内市场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市场作为依托和外拓的支撑,所以其当务之急便是在省外市场尽快锁定和培育自己的重点市场。茅台的强势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贵州白酒的地位和影响力,但也正是由于茅台的过于强势,其他二三线白酒企业只能“背井离乡”,异地谋生,这种“远征”本身就是对贵州白酒企业的一个重大考验。
推手三:政府规划推动下的黔酒“远征” 2007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茅台酒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巩固提升国酒茅台的世界品牌地位,创建并全力打造贵州白酒品牌。
2009年上半年,贵州省政府通过的《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又提出,从2009年到2011年,贵州白酒产业要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重点建设25个白酒企业扩能技改项目,力争该省白酒产量达到50万吨,实现年工业增加值150亿元以上;形成一批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形成6个国内知名品牌和一批区域性优势品牌。在茅台品牌的带动下,贵州省又确定了一批重点扶持的白酒生产企业,习酒、董酒、金沙窖酒、湄窖、鸭溪窖酒、平坝窖酒等一批白酒企业入围。
2010年6月30日,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大会在仁怀市召开,吹响了振兴贵州白酒的号角。当时贵州省经信委主任王江平表示,未来五年,贵州白酒将承载起振兴贵州民族工业、实现富民兴黔的历史重托。会上,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努力做到“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
从贵州省2007年至今所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文件和产业政策来看,贵州省做大做强白酒产业的意图由来已久,也足见贵州将白酒产业做大做强的愿望之迫切。贵州省地方政府在贵州白酒“远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个别地区和个别企业来说,地方政府甚至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体现为积极鼓励和推动外来资本对本地白酒企业实施并购整合,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为白酒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相关政策支持和政策环境。一些百废待兴的贵州白酒企业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企业元气得到了初步恢复。经过近几年的韬光养晦,一些一二线贵州白酒企业纷纷表现出布局和运作全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贵州白酒的集体“远征”已经拉开了序幕。
解析:政府规划推动下的黔酒“远征”要量力而行 对于百废待兴的贵州白酒产业而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植和推动大大加速了贵州白酒产业复兴的步伐,但由政府规划主导和推动下的黔酒“远征”也要区别对待,量力而行。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于白酒产业发展目标的制定要合乎白酒产业发展规律,对于骨干白酒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要充分尊重贵州白酒企业的实际。地方政府振兴白酒产业的愿望固然迫切,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才是更加科学,更具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给骨干企业制定的目标太高,压力太大,往往会适得其反,过犹不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白酒企业,制定差异化的发展定位和规划,贵州白酒的“远征”也应该是有层次、有节奏的,而不是盲目追求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一刀切和一哄而上。总之,在政府规划主导和推动下的黔酒“远征”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揠苗助长。
贵州白酒“远征”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和推动的结果,每一种主导和推动贵州白酒“远征”的力量或因素背后既有其优势,也有其潜在的风险和弊端;而黔酒的全国化“远征”也是既有其机会,也有其挑战。无论如何,贵州白酒“远征”的序幕已经开启,祝愿贵州白酒在全国化“远征”中能够扬长避短,把握机会,避免失误,最终实现贵州白酒产业振兴的历史目标。
本文标签:白酒
编辑:阿喃